首页/养老资讯/养老百科/什么是人口老龄化
- 养老百科
-
什么是人口老龄化
发布时间:2024-02-20|济南养老网
人口老龄化,是指某地区某段时间内总人口中老年老年人口比例增长的动态过程,人口老龄化将是21世纪全球人口趋势的突出表现之一。与此同时身为发展中国家代表的中国也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的行列。目前我国的老龄化问题尤为明显,如何应对我国老龄化问题已成为我们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衡量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在国际上通常是指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中国大陆已于1999年快速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在2004年底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7.6%。2011年底,中国60岁老龄人口已达1.85亿,占当时人口总数13.7%以上。未来十几年,中国人口仍将保持惯性增长,年均净增长700万左右。预计21世纪上半叶,中国将先后迎来三大人口高峰:人口总量于2033年达到15亿,劳动力年龄人口于2016年达到10亿,60岁以上老龄人口将于2040年前后达到4亿左右。2050年老年人口达峰值。
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下几个特点:一是老年人口数量大。二是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快、来势猛。三是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将导致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 。伴随人口老龄化发展,适龄劳动人口明显减少,必然引起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老化、短缺,将对社会和经济各个领域产生相应影响。
产业被迫向国外转移。随着中国东部沿海那些日见富裕的城市工人变得越来越少,劳动力越来越昂贵,中国就会面临着日益增长的经济压力,被迫移出装配工业和其他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引进服务业和信息产业。
人口老龄化将导致社会负担加重,社会保障问题突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退休费用和各种补贴费用将大幅增加;社会保障和福利费用将大幅增长;由于存在二元经济结构,社会保障重在城镇,城镇职工社会保障基本框架虽已初步形成,但正经历着人口老龄化的考验。同时,占全国老年人口大多数的乡村老年人是经济上最弱势群体之一,缺乏养老、医疗、照料服务等基本社会保障,存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保障状况亟待改善。人口老龄化将导致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变化,老龄伦理问题越来越突出。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占总人口比重的上升,空巢老人增加以及独生子女增多,家庭规模趋向小型化,两代户成为主体,传统家庭养老已面临挑战,代际之间的孝道、赡养、照料老人的观念日益淡化,家庭对老人提供最基本生活保障的传统不断削弱,获得子女经济支持的老人比例下降;在精神慰藉方面更为缺乏,还有一些虐待老人和侵权、占据房产、财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对老人身心健康带来较大冲击,一些孤独老人因无人照料导致早亡等现象应引起社会关注,传统的养老方式和观念应向社会养老转变,而当前社会养老和社区服务都还较为薄弱。
走经济发展的道路是国家强盛的根本,也是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问题的基础。加快经济的发展,增强经济承受能力,为养老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经济发展不但带来了大量资金解决没钱花的问题,同时产生跟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提高经济的承受能力,从根本上解决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各方面影响。 结合我国的实际,最大限度的发展老龄产业,发展适合我国的老龄产业,以市场机制带动老龄产业发展,以老龄产业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同时努力降低为老服务产业发展成本,并扩大老龄工作社会化服务队伍。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建立并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形成一个有生命力的体制,例如参考荷兰的经验,在城乡建立覆盖全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然后把这项制度与基础养老金制度相结合,由国家通过税收来建立覆盖全民的基础养老金,它提供的保障水平相当于最低收入保障。这种制度可以很大程度的解决老年人的生活问题,属于一种半自给自足的养老体制,国家提供最低的生活保障金,国民可以通过年轻时的工作所得的一部分用于年老时的所用。我国从事农业的农民较多,没有固定的工作和经济来源,因此设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争取最大范畴的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目前针对养老等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等方面,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文件,我国在社会保障的法制化方面已经初步形成,但仍存在着层次不高、适用范围窄、保障措施少等问题,这将影响到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运行。因此应通过进一步加强立法、执法和设立独立的监管机构来对社会保障基金进行监管,提高其运行的安全性,严格的法制化管理是实现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前提。